SMT設備:中華民族品牌崛起指日可待
SMT設備:中華民族品牌崛起指日可待
自1985年,中國引進**條SMT生產線以來,至今才二十幾年。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進一步實施和經濟列車高速運轉,整個社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子制造業(yè)的發(fā)展尤為突出。其中SMT領域內的設備引進位列全球之冠。
當然,我國雖然已成為電子制造大國,又有如此眾多的電子制造企業(yè)和數(shù)萬條SMT生產線在運行,但是其中大部分SMT設備都是進口的。至今具有高技術含量的國產品牌設備仍屬鳳毛麟角,這個現(xiàn)狀不能不說是我們的一種遺憾。因此,中國目前在世界上只能稱得上是電子制造大國,還無法擠進電子制造強國之列。
中國如何從電子制造大國轉變?yōu)殡娮又圃鞆妵?,一個重要因素是必須走中國民族品牌SMT設備自主研發(fā)之路,必須研發(fā)并制造出具有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SMT設備。
過去二十多年,我國因限于國內的經濟實力和基礎科學發(fā)展等條件制約,SMT業(yè)界不少有識之士雖然做過不懈努力,但SMT設備的研發(fā)道路一直坎坷不平。令人振奮的是,*近幾年,在“弘揚民族精神,振興中國科技”的口號下,一些能關注天空、有志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SMT設備的研發(fā)與制造企業(yè),已經開始初露頭角,這實在是一件很值得國人高興的事情。
所謂SMT,就是表面貼裝技術的英文縮寫,是目前電子組裝行業(yè)里*流行的一種技術和工藝。在SMT生產線中包含的幾種主要設備是:貼片機、印刷機、波峰焊設備、回流焊設備、自動光學檢測設備、X-Ray檢測設備、返修工作站等。這些設備,除貼片機外其它設備我國不僅能制造,而且已開始占領中國國內市場,有的還進軍國外市場。
貼片機,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我國有關部門就組織強大的人力與物力進行了研發(fā)。*近幾年又由華南理工大學與肇慶新寶華電子有限公司合作進行了開發(fā),同時,前后不少單位與業(yè)界人士都做過不少嘗試與艱辛的努力。但至今仍沒有一款可供實際使用的國產貼片機進入市場。而我們國家平均每年都需購買約9000臺貼片機,均為國外進口產品。每年需幾十億美元購置費從這個市場流出,這的確是令人遺憾的事。也許有人會問:我國可以制造出人造衛(wèi)星,可以發(fā)射神七飛船,為什么就制造不出貼片機呢?難道制造貼片機比登天還要難嗎?誠然,制造貼片機確實沒有登天難,況且目前在SMT設備領域,所有其它設備我們都能制造,僅僅就是一個貼片機,這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貼片機*終會在我們中國人手里制出,但也有幾個問題值得研究:一是需要將SMT電子制造中的**技術正式列為科研項目。由于貼片機是SMT生產線中的關鍵設備,也是技術含量*高、光-機-電相結合*復雜的設備,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撐,而且投入大,周期較長,不是幾個民營企業(yè)聯(lián)手搞得了的,需要一定社會層面的關注和重視。二是要樹立自主**的精神,克服各行其事,各自為政的小農經濟思想,形成規(guī)模化、集團化的發(fā)展模式?,F(xiàn)在國內從事SMT相關設備制造的廠家多達幾百家。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所有制造商都是民營企業(yè),它們規(guī)模小,資金短缺,加上技術力量不夠雄厚,這樣很難形成氣候。三是避免惡性市場競爭,不斷提升企業(yè)的素質和品牌,引導企業(yè)從發(fā)展有序,良性循環(huán)和良性競爭的方向發(fā)展。
如能切實地解決上述三個方面的問題,貼片機在我們中國人手里生產出是指日可待的事,因為我們在SMT生產線中其它幾種主要設備AOI、絲印機、X-Ray及返修工作站等設備研發(fā)方面,技術上都有所突破。
由于有這么多成功的經驗,又有雄厚的技術力量,因此在我國自主**政策的指引下,為著中華民族的復興,會有更多的企業(yè)和有識之士從事SMT設備的研發(fā)與制造,由中國人自主研發(fā)所創(chuàng)造的民族品牌SMT設備,必將以閃光锃亮的形象著稱于世
注: 主持人:范宏國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